发布
首页 > 区块链 查看内容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从版权角度谈谈NFT交易中的“版税”机制?NFT交易系统定制(这都可以?)

2023-11-20

 

一、什么是“版税”在海外的NFT交易平台上,版税对应的英文词汇为“Creator earnings”(见下图),费率通常在5%至10%之间,不过这个词汇的含义与中国法下的“版税”含义确实存在差异。

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中,“版税”的定义源自2014年实施的《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》第三条,“版税,是指使用者以图书定价×实际销售数或者印数×版税率的方式向著作权人支付的报酬”,是国际出版业通行的一种在发行时向著作权人的支付方式(还有其他支付方式,出版的美术作品亦参照适用)。

关于ARR的法定设权,各国立法存在差异。

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关于ARR主题的页面[2]中显示,ARR已在80多个国家中实施,但各国在适用的条件上存在差异。

以下为部分国家的具体实施条件[3]:表一:部分国家ARR制度概述从表一中可以看到,尽管ARR在这些国家已经是法定权利,但大多都存在适用门槛。

而在NFT的交易中,版税的设定则突破了法定条件的限制,不论发行方/交易方的国家(地区)、交易价格,NFT的发行方均可毫无例外地享受到转售权的收益。

此外,要确保ARR的实现,就必须有配套制度保障实现作品转手交易的追踪。

而在NFT的交易中,鉴于区块链的天然可追溯性,这一点迎刃而解而无需再支出其他管理成本。

基于这一点再畅想一下,未来将NFT引入产权登记的管理体系中(包括动产和不动产),也许可以使管理更加高效。

二、如“版税”非法定权利,是否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创设?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上文中已然可以推论出:当然可以。

在上文中提到NFT交易中的版税借鉴了ARR,但其实绝大多数NFT交易在金额上可能就不能满足ARR适用的门槛,所以这其实是一种交易双方之间的约定,也是数字艺术品交易在Web3领域的创新探索。

在Web3的世界中,Code is Law,这种约定通过智能合约确认及履行。

虽然我国《著作权法》尚未引入艺术家转售权,但在民法领域,法无禁止即自由。

我国《民法典》第一百三十条规定,“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,不受干涉”。

只要合同双方约定创设的行为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,且未损害国家利益、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,则民事主体的权利就应当受到法律保护。

因此,如后续我国对NFT的二手交易松绑,即便著作权法领域尚未有相应立法,根据《民法典》,仍然不排除类似约定的创设。

总体来看,艺术家转售权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保护和认可,它承认了艺术家作品的持久价值,在艺术家自己无法参与作品再销售的情况下,通过制度创设使得艺术家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版税收益,确保艺术家或其继承者能够分享作品价值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。

借鉴艺术家转售权创设的NFT版税,则是技术在制度创新中的一种应用(当然,大部分NFT能否构成艺术品,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)。

文章点评
相关新闻